本刊自办发行,欢迎随时订阅 每期定价15元,全年12期,合计180元 订阅请点击下载: 征订单 联系人:王慧 许春 电 话:0551-65165913 征订邮箱:nwbjb@ahmu.edu.cn
农村卫生管理研究
目的 了解农村居民互联网医疗使用现状,探索网络信息获取能力对农村居民互联网医疗使用的影响路径。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基于KAP理论,选取我国东、中、西部6个省份的801名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tata 18.0统计软件,采用链式中介与Bootstrap法分析并验证网络信息获取能力对互联网医疗使用的影响路径。结果 高网络信息获取能力的农村居民仅9.24%,73.66%的居民能力一般,互联网医疗严重使用不足(1.52/5);网络信息获取能力可直接正向预测互联网医疗使用,效应值为0.168,占总效应78%,且能通过两条间接路径影响互联网医疗使用:互联网医疗认知的单独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20,占总效应9%;互联网医疗认知—态度的链式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15,占总效应7%。结论 农村居民互联网医疗使用仍有待提升,提高网络信息获取能力是有效途径,互联网医疗认知态度可以有效延伸至医疗场景,促进互联网医疗的使用。
目的 患者信任医生是医患互信的关键部分,开发良好信效度的测评量表可用来测量患者对医生信任水平。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以“患者信任医生”“患者信任测评”“Patient Trust in Doctors”“Patient Trust Evaluation”等为主题词,检索2000—2024年发表的中英文文献,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筛选,并最终纳入377篇文献。通过文本分析的方式系统梳理量表维度、信效度指标。结果 国外患者信任医生量表研究起步较早,研究作者以Thom&Hall为主要代表,量表维度涵盖忠诚度、能力、诚实及整体信任,Cronbach系数普遍高于0.85,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国内研究以董恩宏团队为代表,开发的中文版量表信效度良好(Cronbach系数0.89),但其适用性受文化、医疗体系差异限制。当前研究以横断面调查为主,依赖量表与问卷,难以反映信任的动态性与情境性。结论 医患信任测量文献存在研究主体局限。患者信任测量研究在国内外表现存在差异,研究方法学层面存在局部不足。患者信任测评体系研究仍需要与时俱进。
目的 以文献计量工具对新医改以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现有文献进行研究,分析其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 运用NoteExpress和CiteSpace软件对主题文献的作者、研究机构、热点关键词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趋势进行量化分析并用知识图谱可视化展示。结果 该领域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学者和机构间合作关系较少;共现分析说明均等化、公共卫生、流动人口和对策是关键节点和热点关键词;聚类分析和时间线从宏观角度说明学者研究重心从制度改革迁移到具体人群;突现分析说明流动人口、影响因素和健康档案可能是未来的研究重点。结论 后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研究内容要考虑时代背景和政策导向,以指标体系引领、高校与基层联合的方式推动均等化进程。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五大民生领域之一,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对N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具体实践进行探讨,总结出N市针对服务人员、服务资源以及服务过程促进均等化服务的三种举措:兜底型、支持型和发展型。但基于县域城乡居民日常生活视角发现,县域城乡之间存在的不均衡现象,其核心可以归结为“空间-关系-需求”等要素的相互交织。这表明,县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城乡失衡仍面临政策制度环境上的问题及挑战,其关键是城乡居民看病就医的多元化需求。因此,城乡融合发展下的县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要服务于城乡日常生活格局,自下而上地深入理解和适应城乡居民的实际生活状态从而缩小现实差距。
目的 探讨沂蒙革命老区就医患者对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满意度的评价,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提供策略。方法 基于SERVQUAL模型设计量表,采用方便抽样法从沂蒙革命老区204家乡镇卫生院中抽取27家,对869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修正IPA分析法对5个维度的服务指标进行优先级排序。结果 患者对乡镇卫生院的总体满意度较高,移情性维度评价均值最高为3.96,有形性维度评价均值最低为3.87。修正IPA分析结果显示:Q3“健康知识宣教”、Q8“在现有的医疗技术水平下,患者能得到满意的诊疗效果”、Q19“您在诊疗后,医护人员会对您进行回访/随访”、Q20“允许您选择为您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生、护士或其他医务人员”、Q26“乡镇卫生院重视您的投诉或意见,能够积极解决问题并快速给予回应”等5个指标需要重点改进。结论 沂蒙革命老区乡镇卫生院服务质量与居民的期望存在差距,政府需关注乡镇卫生院服务全覆盖,提高医疗资源分配的效率与公平,完善随访制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对口帮带医疗帮带前后,尼玛县人民医院救护车向上转诊患者数据,评估医疗帮带对该院医疗业务的影响,以期为高原基层医院的业务发展、学科建设提供实证支持和政策建议。方法 以2022年6月至12月对口帮带时期作为空窗期,收集并分析了该时间节点前后,门急诊救护车向上转诊患者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患者数量、病种、转运分型以及患者预后等指标进行深入分析比较。结果 在医疗帮带后,急性阑尾炎、胆囊结石和某些慢性病患者转诊比例显著下降(P=0.001),而外伤患者和其他急症患者转诊比例较帮带前有所增加。基础型、护送型和医疗型转诊比例有所下降,重症型转诊比例有所上升(P=0.028)。结论 对口医疗帮带对医院的整体医疗业务能力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儿科、危重症等专业仍需进一步加强。这些发现为高原地区基层医院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支持,并为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目的 以传统家庭经济因素对医疗救助的识别为基础,探究加入家庭社会学因素对识别效果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认定办法提供参考。方法 数据来自中国家庭金融(CHFS)2019年调查,分别选取4组和5组不同维度的家庭社会学、经济学特征变量。逐步回归选出显著影响“医疗救助”的家庭社会学变量,并结合家庭经济特征进行多因素ROC检验。结果 单变量ROC检验中,家庭医疗支出精度为0.665 8(P<0.001)、其次为家庭年总收入0.616 4(P<0.001);逐步回归得到户主学历户主工作单位类型、家庭残疾家人家、家庭退休人员数、家庭汽车数量、有无空调等6个社会学特征表现显著,结合家庭经济学特征进行多变量ROC检验,结果提升至0.719 1(P<0.001)。结论 “家庭负债”“户主特征”“人数特征”可弥补以“家庭收入”为主要识别条件所带来的偏移;外在的家庭条件过滤富人,然后综合家庭多维度识别穷人可提升精准度。
农村医疗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是保障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途径。最优化提升基本医疗保障的功能,最大化发挥多元责任主体的作用,积极推进医保与医药、医疗、公共卫生的协同发展是农村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制度诉求。文章以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为研究对象,梳理其发展现状,分析其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即政府主导的制度质效不高、市场力量的作用发挥有限、社会互助的发展严重滞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农村医疗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提供思路。
目的 分析甘南州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情况、基金运行与实施成效,为甘南州长期护理保险基金运行管理与发展提供参考建议。方法 通过收集甘南州2021—2023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政策、基金运行及待遇支付基本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分析长期护理保险基金运行效率,通过ILO筹资模型进行筹资水平测算,并通过单因素分析以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甘南州长期护理需求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甘南州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参保人群狭窄,筹资水平较高,年龄、残疾、痴呆和脑卒中是影响长护险需求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甘南州依托基本医保推进长护险制度试点已取得成效;要进一步优化长护险制度,通过完善筹资机制,开展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建设等方式,持续推进长护险制度运行与发展。
目的 分析当前安徽省阜阳市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MDR/RR-PTB)患者疾病经济负担和灾难性卫生支出(CHE)发生情况,探索优化医疗补助新模式,以期为预防发生CHE、完善医疗服务保障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问卷调查和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数据,通过描述性分析和政策模拟掌握当前阜阳市MDR/RR-PTB的CHE发生情况和改善医疗补助水平策略。结果 患者完成全程治疗医疗卫生总费用中位数为80 740.29(59 956.46,98 532.76)元,自付费用为74 815.29(56 624.37,92 506.35)元,CHE发生率高达95.6%。治疗期前7个月,患者CHE累计发生率从2.22%急速上升至93.33%,以前两个月上升速度最快;4种模拟场景下CHE发生率分别为80.0%、22.2%、84.4%和73.3%除场景模拟2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为负值外,其余3种场景模拟下的ICER分别为10.70、3.52、8.65万元/CHE发生率。结论 MDR/RR-PTB患者医疗卫生总费用、自付费用、CHE发生率均较高,当前医疗补助政策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可通过实行单病种付费、提高患者报销比例以及个性化资助等策略进一步减少患者直接医疗卫生负担和CHE的发生。
目的 了解1990—2021年中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Complicating Pregnancy, HDCP)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并与全球数据进行比较,以期为政策制定部门评价和制定妊娠期高血压相关教育、宣传、防治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描述1990—2021年中国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早死寿命损失年(YLL)、伤残寿命损失年(YLD)变化趋势。结果 中国地区标化发病率从172.91/10万下降至110.12/10万(下降率36.33%);标化死亡率由0.24/10万人下降至0.02/10万人(下降率88.69%);标化YLD率由1.84/10万下降至1.19/10万(下降率49.61%);标化YLL率从14.83/10万降至1.65/10万(下降率88.87%);标化DALY率从16.68/10万降至2.84/10万,(下降率82.96%)。结论 中国妊娠期高血压发病数及死亡人数相对全球水平较少,降速较快,20~24岁、25~29岁、45~49岁年龄组孕妇疾病负担较重。20~29岁年龄组生育意愿较强,并发症发病率随之上升;45~49岁年龄组发病率持续上升;由于发病率数据无法进行年龄标化处理,故高龄组产妇疾病负担不显著。应对该人群给予足够重视。
目的 为了改善广西农村儿童口腔健康状况、缩小城乡儿童口腔健康差距。方法 以广西农村儿童口腔健康促进项目为案例,运用参与观察法,结合协同治理理论,在医院、医学院校、家庭的多元主体框架下,深入剖析医院、医学院校及家庭各主体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与实践路径,从协同互动、协同演化、协同效应的三个维度构建了多元主体协同机制。结果 利用医学院校及医院的知识、技术、人才等资源,发挥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服务功能,增强广西农村地区口腔诊疗服务能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流动,有效改善了广西农村儿童口腔健康。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实现了从松散协作向紧密合作的转变,打破了传统行政模式单向治理,形成了多元主体优势互补、价值赋能的新局面。结论 多元主体协同模式在农村儿童口腔健康促进项目中是可行与有效的。